皖智教育 安徽第一卷·2022-2023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(二)2语文试题 答案

皖智教育 安徽第一卷·2022-2023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(二)2语文试题 答案,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皖智教育 安徽第一卷·2022-2023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(二)2语文试题 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,更多智慧上进请关注本网站。
25.(共18分)解:(I)粒子在P点的速度竖直向下,分析可知粒子带正电,作出粒子的运动轨迹,如图所示,设粒子从O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t1,水平方向加速度大小为α,由运动学规律得H=2(1分)2(1分)qE,=ma(1分)联立各式解得E,=gLgH(2分)(2)带电粒子进入虚线下方区域后,受到向上的电场力,其大小F=gE,=926(1分)因为重力和电场力平衡,所以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在虚线下古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,有(1分)(1分)2nl立两式可得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2πmrL√/2gH(1分)9B2gH发子从0点能出到第2次经过虚线W所用的时(1分=4t2(1分)联立各式解得√g4g日(3)带电粒子经过P点的速度,=√2g团(1分)Up放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=(1分)2(1分)8)带电粒子经过P点的速度n=√2g日(1分)放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=82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4,=24,(1分)时c之同的面离:了骑(1分)】(1分)联立解得x=4L放粒子第3次经过虚线MN时离P点的距离(2分)x'=x+2r=4L+L=5L
16.【参考答案】(1)义与利由对立关系逐渐转向统一、融合的关系;重义轻利向义利并重的转变;追求个人私利的观念逐渐被承认。(每点2分,答出三点得6分)(2)商品经济发展迅速;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;区域性商人群体兴起;市民阶层发展壮大;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。(每点2分,答出五点得9分)【命题意图】本题以中国古代“义利观”的演变为切入点,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和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,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、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,体现了史料实证、历史解释、时空观念、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。【解析】第(1)问,由两宋时期“义、利二者不能有任何的调和”到明清时期“义利统一,相互依存”,可得出义与利由对立关系逐渐变为统一、融合的关系;由两宋时期“义利之说,乃儒者第一义”“义利并举”到明清时期“工商皆本”,可得出重义轻利向义利并重的转变;由“敦而好义,诚信为先”“‘三言’中的商人形象也大多很好地处理了伦理道德和经济利益间的关系”可知,追求个人私利的观念逐渐被承认。第(2)问,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“义利观”发生变化实质上是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不断变化的结果。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,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促使“义利观”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,市民阶层兴起、区域性商人群体兴起、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等也对“义利观”的变化起了推动作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