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届智慧上进·高考总复习·单元滚动创新卷(新教材·传统高考)·政治(七)7试题 答案

2023届智慧上进·高考总复习·单元滚动创新卷(新教材·传统高考)·政治(七)7试题 答案,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3届智慧上进·高考总复习·单元滚动创新卷(新教材·传统高考)·政治(七)7试题 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,更多智慧上进请关注本网站。
7.D(“那些当年被救的人们祭奠烈士的事情”错误,文中并无相关信息。)8.①运用比喻的手法,大囤和满仓的腰杆挺得就像墓碑那样硬、直。②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因为娘是为革命而死的烈士的自豪心理。③赞颂了烈士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精神。(每点2分)9.①凸显了烈士牺牲的时间。“娘”牺牲的时间是大囤三岁、满仓两岁的1936年的腊月。②强化了烈士牺牲的环境。天气寒冷,北风呼啸,说明地下对敌斗争形势严峻。③暗示了小说的主旨。北风鸣咽,为烈士的牺牲而悲哀,表现了缅怀烈士的主旨。(每点2分)
10.C[(原文标点)于是诸大臣用事,而友仁尤专恣,国柄旁落,遂益不振。万胜既死,刘桢为右丞相,后三年卒。]11.A(“洪武”是年号,明太祖才是“庙号”)12.B(“吴友仁因张文炳被杀而心生不满”错,不是张文炳被杀,而是万胜被杀)13.(1)明升刚刚十岁,各大臣都很粗暴,不肯居于他人之下。(“甫”“诸“下”各1分,句子大意通顺1分》(2)在这个时候,你们老母弱子,将要归向哪里呢?其中祸福利害的关系,可以一目了然,您仔细想想吧。(“安“睹”各1分,“将安所归”句式1分,句子大意通顺1分)14.①占据的地盘很小,即使有瞿塘、剑阁之险也不足守。②各个割据势力都必须归附朝廷,这是天命所归。③那些出谋划策之人,时间一到也许会为自身打算,不可靠。(每点1分,意思答对即可)【参考译文】明玉珍去世,年仅三十六岁。儿子明升即位,改元开熙,将明玉珍非于江水之北,(其陵墓)称为永昌陵,庙号太祖。明升尊奉母亲彭氏为皇太后,共同听政。明升刚刚十岁,各大臣都很粗暴,不肯居于他人之下。而万胜与张文炳之间存有隔阆,万胜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。张文炳所交好的明玉珍的养子明昭,又假托彭氏旨意,吊死万胜。万胜为明氏立功最多,他被吊死,蜀人大多同情他。吴友仁以清君侧为名,从保宁传来撤文声讨明昭。明升命戴寿前去讨伐。吴友仁给戴寿写信说道:“不杀明昭,那么国家一定不会安定,众心不服。如果明昭早晨被处死,我傍晚将会赶到朝中谢罪。”戴寿于是奏请处死明昭,吴友仁则入朝谢罪。于是诸大臣各司其职,而吴友仁更加专横放肆,致使国权旁落,国势日益不振。万胜死后,刘桢为右丞相,三年之后也去世。这一年,明升派使者告哀于朱元璋,不久,又派使者前去问候。朱元璋也派待御史蔡哲回访。洪武元年(1368),太祖攻克元朝都城,明升送信祝贺。第二年,太祖派使臣前来征求木材。明升便将蜀地特产一并献上。太祖以玺书作答。这年冬天,太祖派杨璟谕示明升回京复命,明升拒不听从。杨球又写信给明升道:古之从政治国者,同力度德,同德度义,故而能身家两全,流芳百世,反之则败。足下如此年幼,便继承先人功业,占据巴、蜀,却不考虑长远之计,而听从群属之言,认为有了瞿塘、剑阁之险,便可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这些都是他们不懂时势变化,将使足下蒙受伤害的言论啊。昔日占据蜀地最强大者,莫过于汉昭烈。而且有诸葛武侯辅佐,考核守官,训练士卒,物资不足,均取于南诏。但是仍然朝不谋夕,仅能自保而已。而今足下的疆域,南不过播州,北不过汉中,以此求彼,相隔万里,而想凭借一偶之地,延长顷刻寿命,可以说这是明智吗?我主上仁圣威武,神明感动,对于顺从归附者无不施以思惑,而对于顽因背弃者才出兵征讨。因为足下的先人曾通好我主上的缘故,而不忍用兵,屡次派人向你谕示此意。叉因足下年纪尚幼,从未经历事变,唯恐你受狂言迷惑,丧失长远之计,又派杨璟我前去面谕祸福。我主上仁德深厚,待明氏实在不薄,足下难道能不深念于心?而且以往陈、张之辈,窃据吴、楚,造船堵塞江河,粮食堆积如山,又有强将劲兵,因此自谓无敌。但是都阳湖一战,陈友谅被杀,我军随即东征,张氏投降。此非人力所为,实乃天命所归啊。足下是怎样看待此事的呢?陈友谅之子窜归江夏,王师前往征伐,陈友凉之子走投无路,被迫投降。我主上宽恕其罪,并剖符赐爵,恩荣之盛,天下所知。足下未犯像他那样的过错,如能幡然醒悟,自求多福,则必定可以享受土地之封,保住先人之祀,世代不绝,这么做岂不是明智之举吗?如果你一定要逞强一偶,苟延顷刻,就好像鱼儿浮游于沸腾的鼎水,燕子在危险的帷幕上筑巢一样,大难将至,而恬不自知。杨璟我唯恐大兵一到,凡是现在为足下出谋划策之人,他日也许会为自身打算,各自求取富贵。在这个时候,你们老母弱子,将要归向哪里呢?其中祸福利害的关系,可以一目了然,您仔细想想吧。明升最终未听从劝告。儿年后,明氏被灭,明升被流放到高丽。
